为建立健全统一规范、协同共享、科学高效的信用修复制度,更好帮助信用主体高效便捷重塑信用,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信用修复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管理办法》明确指出,信用主体依法享有信用修复的权利。除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或党中央、国务院政策文件明确规定不可修复的情形外,满足相关条件的信用主体均可按要求申请信用修复。
具体来说,失信信息按照失信严重程度实行分类管理,原则上划分为“轻微、一般、严重”三类,按照过罚相当原则,分别设置不同的公示期限。最短公示期届满后,信用主体方可按规定申请信用修复;最长公示期届满且信用主体纠正失信行为、完全履行相关义务后,相关信息自动停止公示。公示期限自失信信息公示之日起开始计算。
其中,轻微失信信息包括以简易程序对信用主体作出的行政处罚信息;以普通程序对信用主体作出的警告、通报批评等行政处罚信息等。轻微失信信息可以不予公示或法定责任履行完毕即可申请修复,确有必要公示的,公示期最长为3个月。
一般失信信息则包括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的行政处罚信息等,其最短公示期为3个月,最长为1年。
严重失信信息包括吊销许可证件、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的行政处罚信息;被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依法依规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信息等,最短公示期为1年,最长为3年。
《管理办法》提出,行业主管部门可按照“轻微、一般、严重”的分类原则,制定本领域失信信息具体分类标准,并在“信用中国”网站统一发布。信用主体申请信用修复的,应向“信用中国”网站提供相关材料,信用修复方式包括移出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终止公示行政处罚信息、移出异常名录等。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那些破产重整企业的信用修复,《管理办法》也作出了明确要求,重整计划或者和解协议执行期间,重整企业或者管理人可以持人民法院批准重整计划或者认可和解协议的裁定书,向“信用中国”网站提出信用修复申请。行业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按照最小必要原则,临时屏蔽违法失信信息,临时解除可能影响重整计划或者和解协议执行的管理措施。重整计划或者和解协议未执行成功的企业,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恢复其原有违法失信信息公示状态。
据悉,此次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5年9月30日。接下来,信用修复的协同联动措施也将配套实施。
网络安全法修正草案日前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修正草案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强化网络安全法律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
网络安全法是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近年来,网络安全风险进一步凸显,利用网络从事网络入侵、网络攻击、传播违法信息等违法行为屡有发生。
修正草案完善不依法履行网络运行安全保护义务行为的法律责任。一是,区分造成大量数据泄露、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丧失局部功能等严重情形,以及造成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丧失主要功能等特别严重情形,参照数据安全法有关规定,提高罚款幅度;二是,对销售或者提供未经安全认证、安全检测或者安全认证不合格、安全检测不符合要求的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的行为,增加规定法律责任;三是,对违反规定开展网络安全认证、检测、风险评估等活动或者向社会发布网络安全信息的行为,完善处置处罚措施;四是,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使用未经安全审查或者安全审查未通过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的行为,完善处置处罚措施。
修正草案还完善不依法履行违法信息处置义务行为的法律责任。结合近年来网络信息内容违法行为执法实践,修正草案对网络运营者发现网络违法信息未依法采取相应处置措施,或者不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采取相应处置措施的行为,完善处置处罚措施;对造成特别严重影响、特别严重后果的违法情形,加大处罚力度。
此外,修正草案还做好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等行为法律责任的衔接,增加从轻、减轻或者不予行政处罚的规定。
记者日前从中央网信办获悉,为进一步规范“自媒体”信息发布行为,按照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总体安排,中央网信办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专项行动,从严打击恶意蹭炒误导公众、多种手段歪曲事实、不做标注以假乱真、专业领域信息不实等4类突出问题。
其中,恶意蹭炒误导公众问题方面,重点整治涉热点舆情或公众人物时,假冒当事人、近亲属等,通过账号名称、简介等方式编造身份,蹭炒热点,混淆视听等。多种手段歪曲事实问题方面,重点整治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合成技术,仿冒他人,或编造社会民生等领域虚假信息,欺骗公众;歪曲解读关乎公众利益的政策方针、法规文件,宣扬“即将取消”“重大变动”等不实信息,制造噱头等。
据悉,专项行动将从严规范“自媒体”信息发布流程,畅通用户投诉举报渠道。对不经核实转载发布不实信息的账号,采取站内信警示、短期禁言等处置。对仿冒热点事件当事人,恶意编造财经、医疗等重点领域不实信息等违规情形严重的账号,从严采取长期禁言、关闭账号等处置。
为深入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关于实施知识产权服务业分级分类评价、加强专利代理信用评价管理的决策部署,完善专利代理信用监管机制,进一步加强专利代理监管工作,有效维护专利代理行业秩序,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专利代理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
记者了解到,《办法》共五章二十条。第一章为总则,明确制定依据、基本概念、主管部门等信息。第二章为信用等级评价,按照国务院关于信用监管实施分级分类管理的要求,明确等级标准,设置4个等级,并根据荣誉奖励、社会贡献等因素,设置附加加分项,增设A+等级;同时明确信用信息来源、计分周期、计分方式等规则。第三章为信用信息的公示、查询、异议和修复,明确了信用信息公示、查询方式,规定信用修复和异议申请等规则。第四章为结果运用,明确了根据信用评价结果将实施的分类服务和监管措施。第五章为附则,规定解释部门和试行时间等。
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指导各地严格落实《办法》的相关规定,强化专利代理行业信用评价结果运用,推动信用赋能监管成效落地,有力促进专利代理行业健康发展,为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优质的知识产权服务。
近期,示范区召开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大会,通报了《示范区优化营商环境攻坚领导小组及各专项攻坚组名单》和《示范区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方案》,部分单位就优化营商环境作表态发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改进工作作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意义。要深刻认识抓营商环境就是抓项目、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抓营商环境就是抓未来的理念,推动把新发展理念往深里...
3月5日上午,我市“学雷锋 我行动”志愿服务月活动在“商丘好人”主题公园举行。市委书记李国胜宣布“学雷锋 我行动”志愿服务月活动启动。 本报融媒体记者 傅 青 摄春意渐浓,万物欣荣。3月5日上午,“商丘好人”主题公园红旗招展,由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学雷锋 我行动”志愿服务月活动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市委书记李国胜宣布“学雷锋 我行动”志愿服...
今年3月5日是第59个“全国学雷锋纪念日”,为弘扬雷锋精神,实现人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志愿服务理念,市发展改革委利用休息日的时间,组织开展雷锋事迹宣讲和志愿服务活动。上午9点,于市政府第七会议室,由党组成员、副主任路志强主持开展“学雷锋我行动”主题宣讲活动,全体干部职工参与。路主任强调:雷锋是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2月28日晚,由省文明办主办的“河南好人、德耀中原”2021年度“河南好人榜”上榜人物发布活动在郑州举行。我市共有7位好人荣登“河南好人榜”,其中淇县兴达公交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刘海祥作为“河南好人”代表参加了此次发布活动。据悉,按照中央文明办关于认真做好“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的要求,2021年,省文明办分别于5月份和11月份开展了两次“河南好人...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万人助万企”活动决策部署,3月4日,我市举行金融产品首期线上银企对接会,各县区广泛动员辖区内企业参与,组织200多家企业收听收看。银企对接会以线上视频会议的形式举行。当天,建设银行鹤壁分行的工作人员就“科技支持贷”产品、中小微企业信贷政策与信贷产品等内容进行了宣讲,各企业相关负责人认真收听收看并做好了记录,还通过...
“希望能通过我们的讲解,指导企业如何防范履约风险,鼓励企业合法合规经营,推动广大企业家们学法懂法、知法用法,提高法律风险防范意识,用司法为企业发展护航,也为优化商丘营商环境尽一份绵薄之力。”为服务和保障中小微企业法律需求,助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3月8日下午,商丘中院组织法官宣讲团成员到久超粮油公司为30多家中小微企业负责人宣讲法...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第4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筹备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我市将开展以“喜迎二十大 扮靓牡丹城”为主题的文明城市创建提升行动,在市容环境整治、“城市清洁”行动、旅游市场秩序提升等方面集中发力,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助力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治理飞线充电,整治户外广告按照文明城市创建提升行动工作方案要求,相关部门将对沿...
一直以来,信阳高度重视规划引领经济发展,特别是围绕巩固“诚信信阳”金字品牌,为落实好全省“十四五”信用工作总体要求,加强省、市“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发展规划的充分衔接,去年底,市发改委委托国内知名专业机构,研究具有本地特色、深化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专项规划。经多次研究讨论,充分征求省发改委、省信用中心以及各县(区)、市直有关单位意见并...